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启动2025年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将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以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领,面向国家战略,瞄准技术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及教材建设,思政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深入研究。
二、申报要求
(一)研究生思政教育品牌建设项目
1.研究生思政教育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根”与“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高度。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须统筹考虑,精心组织,结合研究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关要求,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培育具有专业学科特色、具备示范性、可推广性的品牌思政活动或教育管理模式。
2.项目申报人应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一线工作人员,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3.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和探索研究。
4.项目为一年期,结题需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成果。
(二)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1.立项建设的精品教材应符合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要求,特色鲜明、适用面广,与我校研究生培养相适应、课程体系相匹配、前沿领域相协调的优质教材。
2.与高水平出版社已签订出版合同或意向合同的纸质教材或数字教材,其中数字教材重点资助。
3.已入选“西北大学研究生高水平教材出版培育项目”的教材和获批上级部门资助立项的教材不在此次立项范围。
(三)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1.所申请课程须列入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与相关行业企业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授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水平的资深行业专家,能胜任课程教学、开展课堂授课或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践活动。
3.课程应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1.合作单位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能够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需求。
2.合作单位具有一定的承载规模,能够提供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所需的活动场所、实践课题或合作项目,满足相关项目设计、课题研发或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3.合作单位拥有一定数量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产业专家,能够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生实践教学、实践项目等工作。
三、申报名额
研究生思政教育品牌建设项目每个培养单位限报1项,其他项目申报名额不限。培养单位需组织专家进行排序,按立项类型择优推荐。
四、申报立项程序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立项遵循教师自愿申报、院系审核推荐、学校评审通过的流程。具体如下:
(一)2025年10月24日前
各学院(系)组织教师个人申报或教学团队申报。申请人自愿申报,如实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并提交学院(系)审核。
(二)2025年10月29日前
各学院(系)进行初步评选,提出推荐名单;经学院(系)党政联会审议通过,确定向学校推荐的立项名单并排序推荐到研究生院。汇总表、《项目申报书》、相关印证材料均提交纸质版(一式一份)和电子版(PDF格式)。
其中,研究生思政教育品牌建设项目纸质材料报送到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xdygb@nwu.edu.cn;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纸质材料报送到教学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yjsjxk@nwu.edu.cn;专业学位博士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纸质材料报送到专业学位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zyxwk@nwu.edu.cn 。
(三)2025年11月中旬
研究生院对申报人资格和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拟立项名单,并进行公示。
(四)2025年11月下旬
经公示无异议的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成功,项目负责人与学校签订项目任务书并进入项目运行阶段,学校拨付立项支持经费。
五、项目经费及管理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按研究选题类型、价值和质量等分配资助额度。资助经费在项目立项后一次性拨付至项目负责人账户。各项目资助额度如下表:
项目类型 |
项目资助金额 |
备注 |
项目周期 |
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
0.5-2万元/项 |
校级0.5万; 省级一般项目1万;省级重点项目2万。 |
1-2年 |
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 |
1-3万元/项 |
|
1年 |
思政教育品牌建设项目 |
0.5-1万元/项 |
|
1年 |
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
2-3万元/项 |
数字教材3万; 普通教材2万。 |
1-2年 |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0.5-1万元/项 |
|
1年 |
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
2万元/项 |
|
1年 |
(二)项目的实施与过程管理、结题与验收、成果应用与推广、经费管理等依据《西北大学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执行。
(三)项目产出成果产权均属于西北大学,课程、教材、论文等成果须标注“西北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资助”。
(四)项目经费使用依照学校财务相关规定执行,专款专用,可用于教学资料(参考书、教学软件、自编教材、耗材等)的购置和复印、教学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外出调研、参加教学相关研讨会或培训费、课时费等。经费须在建设周期内使用完毕,逾期将予以收回。
(五)若批准的项目无故拖延,致使项目验收无法正常进行,学校将推迟、暂停或追回对该建设项目的投入经费,并将限制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申报今后研究生院组织的各类项目。
六、工作要求
(一)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动员、精心组织,综合考虑,优中选优,切实做好申报工作。
(二)严把申报材料质量关。各培养单位要认真、细致准备申报材料,要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材料文字要求准确精练,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适用性等。
(三)严格申报工作纪律。各培养单位严格推荐程序和推荐条件,利益相关人员要主动回避。
(四)各培养单位应对项目申报人开展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审查,对申报项目进行内容审查。
(五)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建设方案组织实施,保证项目按期保质完成。各学院(系)应积极监督项目建设情况,做好项目结项工作,相关工作时间另行通知。
七、其他说明
(一)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中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和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已于上学期申报立项,按照项目资助金额进行资助。
(二)未尽事宜,请及时与研究生院各办公室联系。
研究生思政教育品牌建设项目 联系人:王全伟,电话:88308613
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联系人:王珺泽,电话:88308163
专业学位博士产教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联系人:张晓蕾,电话:88308345
研究生院(部)
202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