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简介 >> 基本情况
西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概况
发布时间:2024-02-29 09:53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根据《西北大学大事记》记载,最早有“研究生”的表述始于1909年(宣统元年)陕西法政学堂附设陕西省自治研究所之学员“称谓”。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始于1938年国立西北联大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和1939年国立西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通讯处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生招生始于1956年,至1966年共在10个专业、18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57人。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后,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和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2011年9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陕西省属高校。截至2023年9月,先后累计招收各类研究生62131人。目前在校研究生中,统招类研究生有14619人(其中博士1824人,硕士12795人),来华留学研究生139人(其中博士81人,硕士58人)。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3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学科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11大门类。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包括院士、杰青、长江等高层次人才在内的研究生导师1300余人,其中博导550余人,专业学位校外导师500余人。一些研究生导师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全国“创先争优”奖、中国专利金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等奖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进入A+档、理论经济学进入A-档;考古学并列第1、地质学并列第3、理论经济学并列第5、科学技术史并列第5、世界史并列第6、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并列第8;考古学、地质学、理论经济学、科学技术史、世界史、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软件工程、中国史、生态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数学16个学科进入前30%。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各项培养和管理制度,深化招生改革,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6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并列第39位,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中位居第1位;有124篇论文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科类和理工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核心(权威)论文数量占到全校总量的50%以上,研究生在学校科研项目的参与度超过90%。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多次受到表彰。曾获得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规范化考点、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回顾过去,西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机遇,围绕“双一流”建设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按照“强化统筹、优化结构、持续改革、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强化过程管理为切入点,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保障,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